在冰河時期,台灣曾數度和歐亞大陸相連,海平面下降形成的陸橋使巨型動物群得以遷徙至台灣。然而,隨氣候變遷、海平面上升,被孤立在島上的某些物種因此滅絕,有些則持續演化,成為台灣特有的物種,這樣的地理條件和歷史使台灣成為全球的數個生物熱點之一。
然而,這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卻受到越來越多人類活動的威脅。
這件插畫並置了四個台灣自然史上重要的四個時期:早期和晚期更新世、全新世和人類世的環境及當時曾經興盛但滅絕的物種。透過並置這些重建的生態環境,我們不僅能見證環境的脆弱,還有自然與文化之間的緊密互動關係。
*梅花鹿僅為野外滅絕,現今的野外族群源自圈養個體。
*標題源自 Nicolas Poussin 的經典作品〈 Et in Arcadia ego〉,藝術史學家 Erwin Panofsky 曾探討這件作品中,死亡與象徵和諧自然的阿卡迪亞之間的關係:他指出阿卡迪亞並非一直都是如同桃花源般的存在:對古希臘人來說是由 Pan 和 nymph 掌管的蠻荒之地,到了古羅馬時期才在維吉爾筆下成為令人神往的地方。(Panofsky, Erwin (1955). “Et in Arcadia Ego: Poussin and the Elegiac Tradition,” in 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, Doubleday Anchor Books. pp. 295–320.)
手機版:請右滑觀看全圖